邻家具鸡黍,花开蒙见招。
幼子欲随往,向母生痴娇。
携之赴清约,置座高父曹。
盘撮就饱饫,嬉戏随犬猫。
桑麻入酒政,欢言延昏朝。
日入挈儿别,枣栗期再邀。
树影乱归路,海月悬东皋。
携幼子高赴邻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携幼子高赴邻约》是清代诗人戴梓创作的一首古诗,出自《携幼子高赴邻约》,全文如下:邻家具鸡黍,花开蒙见招。幼子欲随往,向母生痴娇。携之赴清约,置座高父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其中既有对简朴生活的描写,也有对家庭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亲情之深厚。
诗歌开篇“邻家具鸡黍,花开蒙见招”,通过邻居准备食物的场景,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这里的“鸡黍”是指简单的饭菜,体现了古代人们生活朴素而真实的一面。同时,“花开蒙见招”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歌中的“幼子欲随往,向母生痴娇。”表现了孩子对父亲的渴望和依赖。在古代社会,父亲常常扮演着保护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孩子对于父亲的依恋和崇拜也是自然而然的。这里的“向母生痴娇”既反映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孩子对父亲的敬爱。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温馨和感人。
“携之赴清约,置座高父曹。”则是诗歌的一个高潮部分。这里“携之赴清约”指的是带着孩子去参加一场宴会或者聚会,“置座高父曹”则意味着父亲坐在较高的位置上。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照顾,也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这种场景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规范。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场景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生活情感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家庭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