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山杂咏四首 其二

奇山能诱人,既倦复探讨。
嵚崟碍芳踪,𢼮仄赖萝茑。
浮涛履和风,飘忽泛瑶岛。
慈航白云隈,香客逗䆗窱。
苔花绣文裀,践礼致虔祷。
周瞻转邃深,黤黮失昏晓。
砭骨骇沈阴,牵心畏阽倒。
时闻声冬丁,幽泉滴崖小。
此中别有天,长谢雨露杳。
我欲托高栖,尘绁勿复道。
因思桃花源,空说春波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梓的《游千山杂咏四首其二》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作原文
    奇山能诱人,既倦复探讨。嵚崟碍芳踪,?仄赖萝茑。浮涛履和风,飘忽泛瑶岛。慈航白云隈,香客逗䆗茑。苔花绣文裀,践礼致虔祷。周瞻转邃深,黤黮失昏晓。砭骨骇沈阴,牵心畏阽倒。时闻声冬丁,幽泉滴崖小。

  2. 诗意解析

  • 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奇山的壮丽景象,使人心生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自然的深深吸引。
  • 探索与欣赏的心境:诗人在游览之后感到疲倦,但又忍不住再去探索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通过描写山路、溪流、草木和云雾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内心的挣扎与释放:诗中“时闻声冬丁”,冬丁即冬日的声音,诗人听到这些声音后,心中的恐惧和不安被一种宁静所替代,展现了从恐惧到接受的心理变化。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奇山、芳踪、瑶岛等,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搭配,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节奏与韵律:诗歌采用了自由体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平仄的交替,形成了鲜明的韵律美,使得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 情感的传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1. 文化背景
  • 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田园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诗歌通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 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频繁吟咏自然的时代背景。明代的文人普遍关注自然,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游千山杂咏四首其二》是戴梓以山水为背景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