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能诱人,既倦复探讨。
嵚崟碍芳踪,𢼮仄赖萝茑。
浮涛履和风,飘忽泛瑶岛。
慈航白云隈,香客逗䆗窱。
苔花绣文裀,践礼致虔祷。
周瞻转邃深,黤黮失昏晓。
砭骨骇沈阴,牵心畏阽倒。
时闻声冬丁,幽泉滴崖小。
此中别有天,长谢雨露杳。
我欲托高栖,尘绁勿复道。
因思桃花源,空说春波窎。

【注释】

奇山:奇特的山峰。

嵚(qīn)崟(yín):指山峰高耸入云。

碍芳踪:妨碍了美丽的踪迹。芳踪,美好的踪迹,这里指游人的足迹。

𢼮(wěi)仄:指山路狭窄曲折。𢼮,同“隈”,曲岸。

浮涛:浮在水上的波浪。

飘忽泛瑶岛:形容波涛起伏不定。

慈航:佛教语,意即救苦救难的慈悲。白云隈:指高山峻岭。

香客:指来此求佛的人。䆗窱(zhēng lěi):香火,佛教徒烧香拜佛时所用的香烛纸箔等。

苔花:苔藓上生长的花朵。绣文:花纹美丽。

践礼:行礼拜见。致虔祷:表示虔诚的祷告。

周瞻:四周环顾。转邃深:转过幽深之处。黤(máng)黮(yì):昏暗。

砭骨:《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汉书·扬雄传下》:“刺讥世病。”此处指清凉之意。《楚辞·招隐士》:“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嵷嵷其何极?”沈约《神龟赋》:“寒暑不调,阴阳失序。”沈约认为阴阳失序是疾病的原因,所以砭骨指砭除疾病,引申为清除阴霾。骇:使震惊。沈约《净业寺碑文》:“震悚心魂”。

牵心:牵动心肠。阽(diàn)倒:接近倒下,危在旦夕。

雨露:喻恩泽。杳:深远,不可测。

我欲托高栖:我打算隐居山林。高栖,高洁的居所,这里指隐居生活。

尘绁(xiè):缠住,束缚。

因思桃花源: 《桃花源记》载晋人避乱至一山中,有渔者夜归,问之,乃知此中有桃源。后多借以代称理想的境地。空说春波窎:春波窎,指春天的水波。

【赏析】

此诗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前四句写游山之趣,后六句写游山之情。全诗用笔细腻,层次分明,情韵悠长。

第一、二句写游山之趣。“奇山能诱人”,这一句总领全诗,点明游山的主旨——奇山能吸引人。“既倦复探讨”一句,承上启下,既写出游山使人疲倦又使人兴奋,又引出下文对奇山的描绘与赞美。奇山之美,在于它能够引人入胜,既能令人陶醉其中,又能让人为之动容。

第三、四句写登临奇山所见美景。奇山高耸入云,阻挡了人们美好的踪迹;山路狭窄曲折,却因此有了更多的乐趣。这两句既表现了奇山之奇,又表现了作者的游兴未尽。

第五、六句写游山所见之景。浮浪乘和风,飘忽泛瑶岛,慈航白云隈,香客逗䆗窱。这几句描写的是游人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美景。浮浪乘和风,指游人在山中行走时,乘着和煦的风吹拂前行;飘忽泛瑶岛,指游人在山间行走时,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瑶岛上;香客逗䆗窱,香客们在这里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这些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心生欢喜。

第七、八句写游山之情。苔花绣文裀,践礼致虔祷。这两句描写的是游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内心活动。苔花绣文裀,指苔藓上的花朵如同精美的绣品一样;践礼致虔祷,意为在游览过程中,心中充满了虔诚的祈祷之情。

第九、十句写观景后的遐想。周瞻转邃深,黤黮失昏晓,砭骨骇沈阴,牵心畏阽倒。这几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变换视角所看到的美景和所感受到的心情。周瞻转邃深,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景色逐渐变得深邃;黤黮失昏晓,指天色渐渐变暗,让人无法分辨出黎明与黄昏;砭骨骇沈阴,指山间云雾缭绕,让人感到一种清凉之感;牵心畏阽倒,指山势险峻,让人感到一种危险之感。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变化。

第十一、十二句写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时闻声冬丁,幽泉滴崖小。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听到了冬日的钟声和泉水叮咚的声音。这些声音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

第十三、十四句写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此中别有天,长谢雨露杳。这两句意思是说在这山水之间,有着不同于世俗的天地境界;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再被雨水和阳光所困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五、十六句写诗人的志向和抱负。我欲托高栖,尘绁勿复道。这两句意思是说我想找一个高远之地隐居,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影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因思桃花源,空说春波窎。这两句意思是说在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想之地——桃花源,但这只是我心中的理想而并非真正的实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