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驱马入烟云,披衣乱荆棘。
急湍隔危途,弃乘贾足力。
藓滑鲜人踪,芝残多鹿迹。
方讶青霭回,瞥见红寺出。
寺上落飞泉,匹练几千尺。
建瓴悬青天,奔虬凌白日。
水气散瑶光,含灵变颜色。
悚身不敢前,倚树惊战慄。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幽禽时一鸣,清响彻遥碧。

这首诗描述了游山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是逐句释义:

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这句诗意味着站在山前,似乎能够攀登到山顶,但实际上无法真正达到那里。它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向往,但又感到自己力不从心。

驱马入烟云,披衣乱荆棘。

在烟雾缭绕的山间,骑马穿行在丛生的荆棘之间。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景象,展现了山路的艰难险峻。

急湍隔危途,弃乘贾足力。

急流阻挡了前进的道路,诗人不得不放弃坐骑,依靠自己的体力前行。这体现了诗人在困难面前的勇气和坚持。

藓滑鲜人踪,芝残多鹿迹。

苔藓覆盖的地方很少有人留下足迹,而长满灵芝的地面上,常常留下鹿群的痕迹。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生态环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方讶青霭回,瞥见红寺出。

诗人惊讶地看到青色的云雾缭绕着,转眼间,一座红色的寺庙出现在视线中。这里的“青霭回”和“红寺出”都是用色彩来描绘自然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寺上落飞泉,匹练几千尺。

寺庙上方有一道瀑布飞泻而下,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建瓴悬青天,奔虬凌白日。

瀑布如同水帘一样悬挂在青天下,仿佛有龙在腾跃。这两句将瀑布与天空、太阳等元素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水气散瑶光,含灵变颜色。

水气蒸腾弥漫开来,映照着天空的光芒,使水中的鱼虾也变得五彩斑斓。这句诗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

悚身不敢前,倚树惊战栗。

诗人因为恐惧而身体颤抖,他不敢向前行走,只能依靠树木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山中的僧人以野性的情感生活,采摘果实来缓解自己的疲劳。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

幽禽时一鸣,清响彻遥碧。

偶尔传来鸟儿的啼叫声,清脆悠扬,穿透远方的碧空。这一句描绘了山中鸟儿的自由与欢快,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游山过程中的各种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