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王明府母寿

明府曳绂黄龙来,几年为政锄蒿莱。
畎亩荒荒不得食,解囊代用编氓力。
静挂蒲鞭不复施,衙清吏散官宁饥。
官饥不敢累北堂,甘旨往往来故乡。
马啼熟谙秦关路,碛断烟寒昏不住。
黄金用尽不知贫,酒债诗狂等闲度。
我来西塾愧无文,仰君潇洒如青云。
登堂拜母日正暖,弦歌花下吹南熏。
遥指千山介母寿,一岁一峰接灵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王明府母寿》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戴梓创作的诗歌。戴梓,作为一位杰出的机械和兵器制造家,他的贡献不仅限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包括他在艺术上的表现。具体介绍如下: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信息
  • 作者简介:戴梓,生于1649年,卒于1726年,是中国清代的著名艺术家和发明家之一。他的一生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贡献,特别是在机械和兵器制造方面,他不仅设计制造了多种先进的火器,也对中国的兵器发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 诗歌内容:戴梓的诗作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个人处境的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官员的清正廉洁和其家庭幸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官员清廉、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景。
  1. 诗句分析
  • 描述官员:“明府曳绂黄龙来”,这里的“曳绂”意指官员的服饰,“黄龙”则可能指的是官职或地位的象征。这两句诗描绘了官位高升,为政一方的官员形象,暗示了官员治理地方时的权威与能力。
  • 描绘生活状态:“几年为政锄蒿莱”,反映了官员在其任内致力于改善民生,清除不公的现象。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员政绩的认可和对其为民造福的肯定。
  • 描绘家庭幸福:“马啼熟谙秦关路,碛断烟寒昏不住。”这两句诗描绘了官员在公务之余,能够回到故乡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这不仅反映了官员的个人生活状态,也间接反映了其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关心。
  1.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历史意义:戴梓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清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官场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秩序与和谐,以及官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 艺术成就:戴梓的艺术创作涵盖了诗歌、绘画等多个领域,其中《耕烟草堂诗钞》等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 思想影响:戴梓的诗歌中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关注。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强调官员责任与民众福祉的现代社会。
  1. 现代价值与启示
  • 廉政建设:戴梓的诗歌强调了官员应当清廉自守的重要性。在当前反腐败的背景下,这一主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无论在什么时代,廉洁都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 社会关怀:诗歌中的“官饥不敢累北堂,甘旨往往来故乡”,反映了官员对家乡人民的深切关怀。这启示现代管理者在追求职业成就的同时,也应关注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 艺术教育意义:戴梓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1. 个人感悟与实践建议
  • 个人反思:在阅读戴梓的诗歌后,可以深入思考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实践建议:针对戴梓诗歌中提到的官员与民众的关系,建议现代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真正解决民众的实际需求。同时,提倡公务员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祝王明府母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官场的风气及社会的真实面貌。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刻的社会启示。通过学习和欣赏戴梓的诗歌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用以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