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归故国,短褐待如何。
修脯存虽少,人情阅已多。
附车轻塞雪,访旧重燕歌。
若为余回首,荒烟隐石萝。
送高圣玺归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高圣玺归里》是一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返回故里的古诗。戴梓的这首诗作,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归途的深切祝愿。
从内容上来看,《送高圣玺归里》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诗中“羡君归故国,短褐待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回归故乡的羡慕与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简朴生活的关心。而“修脯存虽少,人情阅已多”,则反映了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情感交流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简单往来。
在形式上,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四句二十八字,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这种形式既便于吟咏,又能深刻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运用,诗歌呈现出一种悠扬婉转的音乐美,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背景上分析,《送高圣玺归里》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还蕴含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古代文人士大夫常常将归隐看作是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方式之一。诗中的“附车轻塞雪,访旧重燕歌”不仅描绘了一幅旅途景象,也暗含了对于友情和过往经历的回顾与珍视。
《送高圣玺归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记忆。戴梓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的某种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