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碑遗址,是离尊别泪、曾浇之处。
瘦损青山天亦老,底事怀人延伫。
寸草心肠,柔丝鬓发,歌哭今犹古。
短长亭下,牵车送客良苦。
还念十载飘零,销魂此际,徒咏青莲句。
说向柳条都不管,那便春风知汝。
野店孤蓬,断桥流水,梦觉浑无据。
不如归也,滔滔天下谁与。
念奴娇 过劳劳亭故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过劳劳亭故址》是宋代诗人储福宗的一首词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断碑遗址,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历史的沉痛缅怀。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储福宗,字德夫,号东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变迁。
诗作原文:断碑遗址,离尊别泪、曾浇之处。瘦损青山天亦老,底事怀人延伫。寸草心肠,柔丝鬓发,歌哭今犹古。
诗歌鉴赏:这首词通过对断碑遗址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断碑”这一意象,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以及这些痕迹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同时,“瘦损青山天亦老”等句子描绘了岁月流逝,自然景物依旧不变的画面,增强了整首词的历史沧桑感和哲理深度。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的诗词作品,此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它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或一段历史的回忆,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对古代建筑、遗迹的描述,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文化的自豪感。
《念奴娇·过劳劳亭故址》不仅是宋代诗人储福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贵文献。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解读,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