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气浮空,潮声带雨,名区自说江湘。
赤壁崟崎,洞庭浩渺,天边不断帆樯。
楼阁俯斜阳。
正烟云万里,归鸟千行。
独鹤飞回,忽传玉笛韵悠扬。
凄凉。
鹦鹉堪伤。
对萋萋芳草,满目沧桑。
夜静月明,涛生天上,看来一片昏黄。
伫立向茫茫。
有渔舟杳霭,芦荻青苍。
把酒中流,当年顾曲想周郎。
望海潮 黄鹤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海潮·过钱武肃王祠,用秋岳坐黄鹤楼吊孙吴韵》是明末清初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龚鼎孳不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地点的怀念,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内容上看,《望海潮·过钱武肃王祠,用秋岳坐黄鹤楼吊孙吴韵》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怀之情的词作。其中,“银涛喧鼓,铜牙披韔,雄开王气之先”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钱武肃王祠的壮丽景象及其背后的深厚历史底蕴。同时,作者通过对黄鹤楼的描述,展现了其在长江边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虎步凤峦,鹰扬蜃国,登时拥上凌烟”,这些描写既显示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龚鼎孳作为明朝末年的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他的词作往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感慨。如《望海潮》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对往昔辉煌的回忆,更有着对于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和对未来可能重归故土的渴望。这种深沉的感情渗透在每一个字句之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历史感。
从艺术特色来看,《望海潮·过钱武肃王祠,用秋岳坐黄鹤楼吊孙吴韵》体现了龚鼎孳精湛的诗词技巧。首先,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借代和象征手法,如将“岚气浮空,潮声带雨”喻为名区自说江湘,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其次,通过对黄鹤楼和相关历史人物的描绘,龚鼎孳巧妙地将个人感情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豪感。
《望海潮·过钱武肃王祠,用秋岳坐黄鹤楼吊孙吴韵》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作,也是龚鼎孳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