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气浮空,潮声带雨,名区自说江湘。
赤壁崟崎,洞庭浩渺,天边不断帆樯。
楼阁俯斜阳。
正烟云万里,归鸟千行。
独鹤飞回,忽传玉笛韵悠扬。
凄凉。
鹦鹉堪伤。
对萋萋芳草,满目沧桑。
夜静月明,涛生天上,看来一片昏黄。
伫立向茫茫。
有渔舟杳霭,芦荻青苍。
把酒中流,当年顾曲想周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望海潮黄鹤楼》。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 岚气浮空,潮声带雨:这里描绘了一幅江边的景象。“岚气”指的是山间的云雾,“浮空”形容云雾飘渺,仿佛在空中悬浮;“潮声带雨”则是指海潮与雨声相结合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动态的感觉。
- 注释:描写江边的云雾和海浪的声音。
- 名区自说江湘: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黄鹤楼地理位置的描述。“名区”指的是著名的地区,“自说江湘”意味着黄鹤楼本身就是江湘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 注释:强调黄鹤楼所在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 赤壁崟崎:这里的“赤壁”特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地点,而“崟崎”则形容地形崎岖不平。
- 注释:描述赤壁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 洞庭浩渺,天边不断帆樯:这里提到了洞庭湖,它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水域。“洞庭浩渺”形容湖水广阔无垠,“天边不断帆樯”则描绘了湖面上船只往来频繁的情景。
- 注释: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繁忙的水运。
- 楼阁俯斜阳:这句诗描述了黄鹤楼在夕阳下的美景,楼阁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美丽。
- 注释:形容黄鹤楼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 正烟云万里,归鸟千行:这句话通过烟云和归鸟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变化。
- 注释:描绘天空中烟云缭绕、飞鸟成群的景象。
- 独鹤飞回,忽传玉笛韵悠扬:这里引入了一只孤独的鹤飞回,同时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这种动静结合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 注释:用鹤和笛声来增加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 凄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以及其周边环境的感伤情绪。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及周边环境的哀愁之情。
- 鹦鹉堪伤:这里以鹦鹉作为象征,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悲伤或失落。
- 注释:借用鹦鹉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忧伤。
- 对萋萋芳草,满目沧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环境和变迁。“萋萋芳草”指的是茂盛的草地,“满目沧桑”则形容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和变化。
- 注释:通过芳草和沧桑来体现环境的变化和历史的沉淀。
- 夜静月明,涛生天上:这里描述了夜晚的场景,月光明亮,海浪声从天际传来。
- 注释:展现了夜晚宁静而又壮观的自然景观。
- 伫立向茫茫:诗人独自站立,望向远方的茫茫水天一色。
- 注释: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和感慨。
- 有渔舟杳霭,芦荻青苍:这里描绘了渔民的渔船和芦苇丛中的青色植物。
- 注释:通过对渔民生活场景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把酒中流,当年顾曲想周郎:诗人在这里回忆往事,想象当年的自己如何欣赏音乐。
- 注释:通过怀旧和对过去的怀念来增加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和深邃的历史情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历史画卷之中。诗句之间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