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陈夫人遗照

芳草池塘,绿荫阶除,清和暇时。
有膝前爱子,牵衣问字,闺中博士,习礼明诗。
暖律调莺,新声啭凤,贤母由来即令师。
韶华暮、对东君怊怅,忍赋将离。
人生百岁难期。
最寒暖、中年费护持。
叹华胥短梦,霜兰坐萎,春晖寸草,风树含悲。
合浦明珠,空梁夜月,应有安仁百首词。
瞻遗照、羡千秋彤管,一代蛾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 题陈夫人遗照》是清代诗人鲍之芬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对贤母的赞美,通过细腻地刻画人物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亲情和教育的深刻思考。

从作品本身来看,此词通过描绘芳草池塘、绿荫阶除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清和、宁静的氛围。这样的景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词中还特别提及“有膝前爱子,牵衣问字,闺中博士,习礼明诗”,这些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场景,突出了母亲的慈爱与教育的重要性。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沁园春 题陈夫人遗照》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芳草池塘”,“绿荫阶除”,以及“暖律调莺,新声啭凤”,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还加深了读者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和共鸣。此外,词的结构和韵律也十分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色。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沁园春 题陈夫人遗照》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清代文人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文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因此,这首词不仅仅是对陈夫人遗照的题咏,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一种反思和肯定。

《沁园春 题陈夫人遗照》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词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家庭、教育和人生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