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澹台湖

解维鲇鱼口,落帆宝带桥。
澄波杳无际,十里明青瑶。
轻帆出其闲,快剪分生绡。
烟开虹亭树,风动淞江潮。
水禽去又来,葭苇寒萧萧。
缅怀浮家客,清标不可招。
临渊起馀羡,且听榜人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澹台湖》是由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钱大昕,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 诗歌内容:《泛澹台湖》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抒情小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游湖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景致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诗意生活。
  1. 诗歌结构与特点
  • 起承转合: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首联“解维鲇鱼口,落帆宝带桥”设定了游湖的起点和终点,奠定了整首诗的背景氛围;颔联“澄波杳无际,十里明青瑶”描绘了湖面的辽阔与清澈;颈联“轻帆出其閒,快剪分生绡”则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和湖上风景的美妙;尾联“烟开虹亭树,风动淞江潮”则以动态的景物结束,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韵律美。
  • 语言风格:钱大昕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多采用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语言优美,富有音韵美,同时融入了许多文人骚客的浪漫情怀,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情感深度。
  1. 诗歌主题与象征意义
  • 主题:本诗通过描述泛澹台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象征意义:宝带桥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而湖水、芦苇等元素则象征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静。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选择:诗中的意象如“澄波”、“青瑶”、“轻帆”、“烟开虹亭树”、“风动淞江潮”等,都极具画面感,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 语言运用:钱大昕在诗中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泛澹台湖》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作,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文人精神风貌的文化瑰宝。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