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道中所见草木 其八

小草澹巴菰,得名盖未久。
移栽始闽峤,近乃处处有。
烈日炙叶干,黄丝细如绺。
筠筒烟一缕,相习以口受。
肺腑非铁石,火攻奚可狃。
奈何今时人,嗜此不去手。
縻财更妨功,滥觞起谁某。
安得拔其根,卮茜种千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道中所见草木》并非文学作品,无法直接引用其文本内容。然而,钱大昕的《咏道中所见草木》确实为一首古诗作品。《咏道中所见草木》是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道旁草木生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以下是对《咏道中所见草木》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钱大昕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个人的文学造诣。
  • 钱大昕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诗歌原文
  • 木槿日及花,昼荣夕辄悴。
  • 庄生论小年,蜉蝣蟪蛄类。
  • 道旁见一枝,妖红可人意。
  • 瓜壶皆蔓生,茎叶颇相同。
  • 秋来结实好,累累悬屋东。
  • 剖瓜如蜜甜,争啖喧儿童。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珍惜。
  •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1. 艺术特色
  • 诗人在创作中注重对细节的把握,通过对草木生长过程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 语言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1. 历史背景
  • 《咏道中所见草木》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游历四方的经历,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 钱大昕作为当时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个人特色,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1. 文化意义
  • 该诗不仅是钱大昕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钱大昕的《咏道中所见草木》是一部优秀的古诗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