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冈如伏牛,直上踏脊膂。
曲折随地势,向背迷处所。
上坡复下坡,时见风帽举。
日夕少人行,斜阳乱鸦语。
行连冈闲即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连冈闲即目》是中国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钱大昕的学术成就密切相关,下面将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钱大昕,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出生于嘉定(今属上海),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及学者。他的一生跨越了乾隆时期至道光年间,其学术成就在历史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不仅精于经史研究,还涉猎金石、文字、音韵、天算等多个领域,是清代第一流学者之一。
作品原文:低冈如伏牛,直上踏脊膂。曲折随地势,向背迷处所。上坡复下坡,时见风帽举。日夕少人行,斜阳乱鸦语。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低冈如伏牛”等形象的比喻,将山岭描绘得既雄伟又细腻。同时,通过“上坡复下坡”等动态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身边,感受到了那份行走于山间的独特体验。此外,“斜阳乱鸦语”一句,则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观察,捕捉到的自然美被巧妙地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的学者和诗人,钱大昕的《行连冈闲即目》不仅是其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多有以山水为题材抒发情怀的作品,而钱大昕的这首小诗正是其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可以看出钱大昕的《行连冈闲即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也能够进一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