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氏传

从政威不猛,五美之大端。
云何尚火烈,以民为草菅。
国侨昔治郑,众母鞠育殚。
遗爱长在人,清泪尼父潸。
救世铸刑书,要岂如申韩。
易箦告太叔,猛易而宽难。
此言失持平,罔顾理所安。
将毋懆礉子,传会非真传。
政宽则得众,我思鲁论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左氏传》是诗人钱大昕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钱大听(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人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少詹事,旋引疾归,不复出。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讲学著书不倦。有《潜研堂文集》等作品传世。
  • 创作时期:诗的撰写时间不详,但据内容推断应为诗人晚年之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与历史人物的评价。
  1. 诗歌内容
  • 政治观点:诗中表达了对政治宽猛相济的看法,认为“政宽则得众”,强调了政治宽容的重要性。
  • 历史评价:通过叙述郑国的国侨治理郑国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遗爱长在人心中的敬仰。
  • 历史事件:诗中提到“救世铸刑书”,反映了作者对于法治和公正的看法。
  1. 艺术特色
  • 叙事手法:诗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叙述历史事件来表达观点,展现了较高的叙事技巧。
  • 抒情方式:通过抒发情感来传达对历史的感慨,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抒情色彩。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能够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春秋左传》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文学经典:钱大昕的这首诗作为《春秋左传》的注脚,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1. 后世影响
  • 历史人物影响:毛泽东一生很喜欢读的国学经典之一,深受《春秋左氏传》的影响,这体现了《春秋左氏传》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 学术探讨:《读左氏传》的解读引发了学术界对钱大昕生平事迹和《春秋左氏传》的深入探讨。

通过对《读左氏传》的介绍,可以发现这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文学价值的佳作,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