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石和东坡韵

韩干散马云锦屯,声价未若海石尊。
古来文人例爱石,摩挲一日忘昕昏。
众春园中春最好,水木仿佛江南村。
谁移石丈此中贮,一拳突兀当松门。
咫尺便作千里势,天吴蹴踏光魂魂。
只疑灵洞通水府,故遣白浪飞山根。
天工游戏自奇绝,嵌空不费雕镌痕。
神物欲下襄阳拜,绝品宜与奇章论。
文登弹涡石安在,当年曾养菖蒲盆。
大千世界恒沙劫,俯仰陈迹感慨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浪石和东坡韵是苏东坡在定州获得的一块黑石,因形似雪浪而得名。这块石头后来与苏东坡的诗歌结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雪浪石的背景: 雪浪石是苏东坡在定州得到的一方黑石白脉纹理的石头。这方石头伴随着他一路被贬至定州的起伏经历,以及历史上的种种变故,给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轼对这块石头的喜爱不减于初见时,并为其取名“雪浪斋”,用以纪念他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
  2. 东坡韵的创作灵感: 苏轼得到雪浪石后,创作了《雪浪石》诗,表达了自己面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该诗不仅以石为名,还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形成了一个文化热潮。苏轼的弟弟苏辙、文友张耒、秦观、李之仪、佛印等人都纷纷作诗唱和,使得雪浪石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3. 雪浪石的文化地位: 从宋代以来,雪浪石一直备受重视,被列为著名的“中华第一名石”。历代皇家和文人都曾留下赞美其美丽与内涵的诗词。如今,存放“雪浪石”的“雪浪寒斋”是定州八景之一,但已不复存在。1952年,为了保护雪浪石,才为它建亭得以保存。
  4. 东坡韵的传唱: 苏轼创作的《雪浪石》诗原韵得到了清代诗人的赞赏。例如,清代的洪升和杜老分别写了两首关于雪浪石的诗,进一步弘扬了这一主题。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雪浪石的美丽,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厚感情。

雪浪石和东坡韵作为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不仅体现了苏轼个人的艺术修养,还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共同追求。通过欣赏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与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