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小松看碑图

判牍有馀功,访碑无停晷。
尚友到古人,翠墨云烟委。
欧曾赵洪后,立帜江夏子。
古物聚所好,不胫走千里。
金薤文琳琅,收拾斗室里。
忆昨造高斋,清閟为我启。
香厨一纵观,如入五都市。
画手数顾陆,绢素那足恃。
何期东京刻,真而历可指。
法服俨冠剑,礼器陈𠤱朹。
银瓮碧流离,甘露木连理。
灵秘不能藏,一朝列棐几。
奇怪骤难读,过眼聊复喜。
合并知何年,癖嗜略相似。
披图宛晤对,惭我闻廑咫。
想见手摩挲,比邻招短李。
片石如能言,风尘感知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黄小松看碑图是清代文学家张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看到黄小松独自观看碑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首句“山深树密鸟声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诗人运用“山深”“树密”“鸟声绝”三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第二句“白石青松两古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这里的“白石”“青松”和“两古苔”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两古苔”也暗示了时间流转的痕迹,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第三句“谁人曾到小陵前”提出了一个疑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回答是谁来到了这个地方,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谜题的答案。这种设问的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第四句“我来不是观碑者”则是诗人的回答。他承认自己并不是专门来观察碑文的人,而是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的“我来”和“不是”两个词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又揭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题黄小松看碑图这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