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薪谣

伐木析作薪,尽日声所所。
可惜栋梁材,斧斤不赦汝。
炊薪利在燥,析薪利在湿。
薪湿火不然,薪燥刃难入。
析薪刃不伤,要在寻其理。
庖丁解牛方,闻之蒙庄子。
析薪日有程,多寡量汝力。
贪多力不任,欲速竟何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析薪谣》是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

钱大昕,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曾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少詹事等职务。钱大昕的一生充满了学问与文学的追求,其诗作多有反映生活哲理及自然之美,展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析薪谣》这首诗通过伐木、炊薪的自然现象,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材物的利用与保存之道。诗中“炊薪利在燥,析薪利在湿”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不同状态下薪柴的使用特性,即干燥时利于燃烧,湿润时则难以点燃。而“可惜栋梁材,斧斤不赦汝”则是表达了对于珍贵材料不应被滥用的惋惜之情。

钱大昕的诗歌创作不仅局限于《析薪谣》,他在《潜研堂文集》中亦有所涉猎。他的诗文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重视。通过对钱大昕生平的了解,可以感受到这位诗人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深切关怀。

《析薪谣》不仅是一首具有美学意义的诗歌,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智慧的提炼。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