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首 其四

挟弹少年子,杖剑羽林郎。
大冠铁𨥛矛,锦衣绣裲裆。
出入卫承明,车骑何辉煌。
晨兴戒徒御,射猎南山阳。
前驱戒騄耳,后队走骕骦。
苍隼摩云起,罗罻弥天张。
获禽亦无算,犒赏百千强。
生饮黄獐血,分割元熊肪。
西南羽檄驰,堠火通沙场。
何不从军去,勒铭麟阁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七首其四’是元代诗人周权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权,字衡之,号此山,是元代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处州,后因游京师而受到袁桷的赏识,但最终未能进入馆职。周权工于诗词,有《此山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有客山中来,遗我千岁苓。肤腴淡无味,色素少芳馨。且言养真性,服久能身轻。膏梁匪吾有,终焉佩高情。
  1. 诗歌赏析
  • 周权的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真实情感的意境。诗中描述了一个客人从山中带来珍贵的千年茯苓,这种植物虽然外观朴素,没有香味,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滋养真性,使人感到身心轻盈。这里的“膏粱”指的是奢华的美食,与茯苓形成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品质和内在的价值胜过外在的享受。
  • 周权在诗中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深度和美感,如将茯苓比作能够净化心灵的“真性”的象征,以及将“膏梁”与无价值的“脂膏”相对比。
  1.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元朝虽然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但同时也经历了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这使得许多文人更倾向于通过诗歌表达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在政治和文化上,元代虽然短暂但影响力深远,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之一,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周权通过对茯苓的描述,可能也隐喻了他个人对于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在修养的生活态度。

‘拟古七首其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周权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