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岩岭下作

依岩傍涧数家村,位置天然独乐园。
山不知名皆蕴藉,树当入夏倍丰繁。
耳边但觉奔雷响,眼底俄惊积雪翻。
青箬绿蓑都入画,大痴粉本此闲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岩岭下作》是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描述了台州附近的桐岩岭的自然风光,以及山峦、树木与四季变换等元素,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景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人。他是乾隆时期的进士,曾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等职,官至少詹事后因疾病引退。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桐岩岭下作》就是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依岩傍涧数家村,位置天然独乐园。
    山不知名皆蕴藉,树当入夏倍丰繁。
    耳边但觉奔雷响,眼底俄惊积雪翻。
    青箬绿蓑都入画,大痴粉本此閒存。

  2. 诗歌赏析

  • 诗中的“依岩傍涧数家村”描绘了桐岩岭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 “位置天然独乐园”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认为它拥有独特的自然美。
  • “山不知名皆蕴藉,树当入夏倍丰繁”则形象地描述了桐岩岭的四季变化,从春天到夏天,景色各有特色,生机勃勃。
  • “耳边但觉奔雷响,眼底俄惊积雪翻”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震撼人心的环境中。
  • “青箬绿蓑都入画,大痴粉本此閒存”更是将自然的美与画家的创作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桐岩岭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叹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通过对桐岩岭及其周边景色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