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黄见沧太守

篮舆行遍翠嶙峋,握手南衙为洗尘。
地近天台山总妙,郡逢贤守俗还淳。
当官不改诗书味,练事终归质素人。
送我一筇华顶去,寄情物外亦经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柬黄见沧太守》是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少詹事、广东学政。他曾任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讲席,以讲学著书为己任。
  1. 诗歌原文
    篮舆行遍翠嶙峋,握手南衙为洗尘。
    地近天台山总妙,郡逢贤守俗还淳。
    当官不改诗书味,练事终归质素人。
    送我一筇华顶去,寄情物外亦经纶。

  2. 诗歌解析

  • 篮舆行遍翠嶙峋:描述了诗人乘坐篮子车在青翠的山间行走的情景,形容山路崎岖。
  • 握手南衙为洗尘:意指与当地的官员交流,用以表达感谢和敬意。
  • 地近天台山总妙:暗示当地风景优美如同天台山一般。
  • 郡逢贤守俗还淳:表明在这个地方任职的官员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淳朴的民风。
  • 当官不改诗书味:说明即使担任官职,也保持了读书人的品格,不沾染官场的铜臭气。
  • 练事终归质素人:强调处理事务的方式回归本质,不做表面功夫。
  • 送我一筇华顶去:表达了送别之情,可能是指诗人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区前往华顶山。
  • 寄情物外亦经纶:表示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求精神寄托,并有所作为。
  1. 诗歌主题:“诗书味”和“质素人”体现了诗人对清正廉洁和朴素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地方官员的形象,传达了一种隐逸高洁的生活理念。

  2. 诗歌艺术手法

  • 象征和比喻:如“篮舆”、“翠嶙峋”等词汇的使用,赋予了山水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和韵律:诗歌中偶数句的韵脚相同,形成了整齐的韵律美感。
  • 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境界。
  • 情感表达: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官场浮华的厌恶。

《柬黄见沧太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官员清廉品质的期望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清代文人墨客作品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