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山中醉归

禊事初修乐且耽,出游如有味醰醰。
吾衰甚矣七十七,天气佳哉三月三。
眠柳始花腰旋舞,流莺半语舌犹含。
华胥祇在人间世,倒载归舟梦寝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山中醉归》是一首古风诗,出自清朝钱陆灿。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山中的游历体验,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眠柳始花腰旋舞,流莺半语舌犹含。华胥祇在人间世,倒载归舟梦寝甘。
  • 译文:初春时节,柳树刚刚发芽,花儿也开始绽放,我轻轻旋转,如同舞蹈一般。流莺半句的话语,似乎还留有未尽之意。只有在这个人间世界,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倒着回到船上,梦中都感到甜美。
  1. 诗词赏析
  • 《上巳山中醉归》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眠柳”和“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流莺”则增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 诗中“华胥”一词来自《庄子·逍遥游》,意指理想中的安乐状态,而“人间世”则是指现实生活。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上巳山中醉归》的创作背景与古代文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是举行。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祓禊仪式,即洗去不祥,祈求健康和好运。
  • 在这一天,文人墨客常常借酒浇愁,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钱陆灿作为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表达。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 同时,这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自然景观来反映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上巳山中醉归》在艺术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诗人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节,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大自然的魅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上巳山中醉归》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情感表达。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更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