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三 嬉春曲,拟飞卿体

平湖过雨琉璃净。鸳鸯荡曲楼台影。
临水出秋千。水边人可怜。
踏青随处所。芳草迷归路。
那里有人家。隔篱红杏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 其三 嬉春曲,拟飞卿体》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钱斐仲所作的诗歌。下面将从作品的作者、内容及风格特色、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钱斐仲字餐霞,秀水人,为山西布政使钱昌龄之女,候选训导德清戚士元室。他生于清代,生活在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这样的背景为其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2. 作品原文:《菩萨蛮 其三 嬉春曲,拟飞卿体》的原文如下所示:“平湖过雨琉璃净。鸳鸯荡曲楼台影。临水出秋千。水边人可怜。踏青随处所。芳草迷归路。那里有人家。隔篱红杏花”。
  3. 内容赏析: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南水乡景色。“平湖过雨琉璃净”形容水面经过雨水洗礼后更加清澈,映衬着琉璃般晶莹剔透的景象。“鸳鸯荡曲楼台影”,则形象地勾勒出了鸳鸯在湖面上翩翩起舞,楼台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的画面。“临水出秋千”表现了人们在水边嬉戏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活泼与欢快。而“芳草迷归路”则暗示了游人沉醉于江南水乡之美,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最后一句“隔篱红杏花”则是点题之作,以景收束全诗,使得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而又不失灵动。
  4. 艺术特点:此诗采用拟古的手法,借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意,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工整、语言简练等技巧,使整首诗歌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清新脱俗的风格。
  5. 历史评价:该诗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誉。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菩萨蛮 其三 嬉春曲,拟飞卿体》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