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过雨琉璃净。鸳鸯荡曲楼台影。
临水出秋千。水边人可怜。
踏青随处所。芳草迷归路。
那里有人家。隔篱红杏花。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日郊游时所见所感。全词用典,语意浅显。
上片起首两句,写雨霁后湖面之净。“鸳鸯”句,点题。“荡曲楼台影”,写湖光中楼台倒影,映于水中,仿佛是一对鸳鸯在荡漾。“临水出秋千”,写女子荡秋千的情景。“人可怜”,即人怜惜之意。“踏青随处所”,写女子随意踏青游玩的悠闲自在,而此时此地,却令人生怜。此为第一层次。
下片换头两句,承上启下。“芳草迷归路”,写春天郊游归来时,被芳草迷住了归路的情景。“那里有人家”,写郊游归来的路上,看不到什么人家。此为第二层次。结末两句,以景结情,写女子在杏花篱笆旁徘徊流连、不忍离去之情态。“隔篱红杏花”,写女子隔着篱笆看那红杏花。“隔篱”,指篱笆,此处借代女子对男子的思念。“红杏花”,指鲜艳的红杏花,此处借指女子对男子的依恋和相思。
这首词,从题目看,应为拟作之作;但从其艺术特色上看,又当为作者自作。《乐府解题》云:“《菩萨蛮》一名《子夜歌》,至唐代始盛。”可见此调原属唐声。但唐代诗人所作之《菩萨蛮》词,皆为七言小令,如温庭筠之《菩萨蛮》五首、韦庄之《菩萨蛮》三首等等。这首词为六言绝句,且押韵平仄均与《菩萨蛮》不同,因此,它不是一首拟唐人之作。
这首词的意境很美,它写的是一个闺中少妇在春日里出游的情景。她看到美丽的景色,感到生活的美好,心情舒畅、愉快。然而,她的心情很快就变得悲伤起来。这是因为,当她在杏花丛中漫步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丈夫,想到丈夫也许正在想念她呢,想到这里,她的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就是这首词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妇的形象。同时,这种构思也使这首词充满了一种凄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