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云千点。
问何年种柳,长条堪绾。
绕碧沼、悄照春波,怕鬓影萧疏,素丝偷换。
燕子翩翩,定忘却、卷帘人面。
指临书棐几,学绣纹疏,翠阴还满。
谁忺这回再见。
料亭台不语,怨人轻赚。
记那时、撼雪留花,泥阿母深怜,隔窗频唤。
蓦地伤心,揾泪眼、阑干凭遍。
恨无情、杜鹃催去,断霞弄晚。
【注释】
①解连环:又名“解语花”,相传为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后多用来代指咏柳。
②絮云千点:形容柳絮飘飞如雪一般。
③问何年种柳:询问柳树是何时种下的。
④长条堪绾:长长的柳枝可以做手帕之类的东西。
⑤绕碧沼:在碧绿的水塘边生长。
⑥悄照春波:悄悄映照着春天的水面。
⑦怕鬓影萧疏:生怕自己的白发显得稀疏。
⑧素丝偷换:用白色的线来替代原来的丝线。
⑨燕子翩翩:燕子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⑩定忘却:一定忘记了。
⑾卷帘人面:卷上窗帘的人的面容。
⑿指临书棐几:用手指轻轻触摸书桌上的木板。
⒀学绣纹疏:学习绣花的图案变得稀薄了。
⒁翠阴还满:青翠的柳荫依然茂密。
⒂谁忺(xī)这回再见:谁会愿意再来见我。
⒃料亭台不语:估计亭台上的人不会说话。
⒄记那时、撼雪留花:回忆当时在雪中留花的情景。
⒅泥阿母深怜:像母亲的爱护一样深深地怜悯着。
⒆隔窗频唤:隔着窗户不断地呼喊。
⒇蓦地伤心:猛然之间感到悲伤。
㉑揾泪眼、阑干凭遍:用手擦眼泪,靠在栏杆边上。
㉒恨无情、杜鹃催去:恨那无情的杜鹃鸟催促着我离去。
【赏析】
这首词是咏叹春柳的。全词语言清丽,笔调婉转,情感细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写柳树的风姿和对它的依恋。首句写柳絮,用”絮云千点”来形容柳絮如雪一般纷纷扬扬,形象鲜明,意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次句写柳树,说它已经种植多年,长出枝条,可以编结手帕之类的东西了。第三句写柳树生长的环境,即在碧绿的池塘边,柳树依水而生,随风摇曳。第四句写柳树的枝叶,说它静静地映照在春水的波面上,不敢让自己浓密的枝叶与自己的倒影相比。第五句写柳树的枝叶,说燕子在飞翔时一定忘记了卷起窗帘的人,这一句既写出了柳树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又写出了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第六句写柳树的枝叶,说自己用手指轻触书桌上的木板,学着织女绣花,但织女绣花的图案已经变得稀薄了。第七句写柳树的枝叶,说燕子在飞翔时一定忘记了卷起窗帘的人,也一定是想起了自己曾经被剪去的翅膀。第八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亭台上的人一定不会说话,因为人们常常被柳树的美好景色所吸引,而忘记了周围的环境。第九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人们曾经记得当年在雪地中留下花朵的情景,而现在却只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了。第十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人们常常把母亲比作柳树,而柳树则像母亲的怀抱一样深深地怜爱着人们。第十一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人们常常隔着窗户不断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而柳树则像一位害羞的女子一样低下头来倾听。第十二句写柳树的生长,说柳树忽然之间使人感到十分伤心,而人们也禁不住流下了泪水,最后靠在栏杆边上哭泣。
下片写对柳树的依恋以及离别的伤感。第一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人们恨那无情的杜鹃鸟催促着他离去。第二句写柳树的生长,说人们恨那无情的杜鹃鸟催促着他离去。第三句写人们对柳树的情感,说人们恨那无情的杜鹃鸟催促着他离去。第四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恨那无情的杜鹃鸟催促着他离去。第五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的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六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七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的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八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九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一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二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三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四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五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六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七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八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十九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二十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思念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第二十一至二四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都不愿再来见她了。最后一句写对柳树的感情,说人们都不愿再来见她了。
全词以咏叹春柳为主,感情细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