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渺矣。
是烟波深处,地连谷水。
恨一棹、未访高门,赖小令长笺,妙参词旨。
何意相逢,却正在、红桥花底。
喜开尊清话,剪烛题襟,客里风味。
还贻白蕉旧制。
笑搓酥摘粉,总涉浓丽。
谁得似、投劾归来,托渔弟樵兄,共写幽致。
只我征帆,待遥溯、潞河云霁。
拟他时、夜窗听雨,和吟重记。

解连环

竹西遇陆南芗,以《白蕉词》见示,声情妍婉,当与张蜕岩相上下,不啻贻我青玉案也

平湖渺矣。

是烟波深处,地连谷水。

恨一棹、未访高门,赖小令长笺,妙参词旨。

何意相逢,却正在、红桥花底。

喜开尊清话,剪烛题襟,客里风味。

还贻白蕉旧制。

笑搓酥摘粉,总涉浓丽。

谁得似、投劾归来,托渔弟樵兄,共写幽致。

只我征帆,待遥溯、潞河云霁。

拟他时、夜窗听雨,和吟重记。

【注释】

①《白蕉词》:即《白蕉词》。陆游在绍兴初年(1163-1174)因“力说恢复”,被秦桧所忌,罢官闲居山阴,作诗作词寄情山水。

②《张蜕岩》:指张孝祥(字子野)。

③潞河:今北京通县的运河。

④青玉案:宋人宴饮时常用来上酒的器皿。

⑤投劾归:辞官回家。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绍兴三年(1133)春天所作。当时陆游在山阴闲居,友人陆南芗来访,并把陆游写的《白蕉词》拿来给作者看,陆南芗读后十分赞赏,称其“声情妍婉”,可以和南宋词坛上著名人物如张孝祥、黄机等人相比肩。《白蕉词》为作者晚年的作品。

开头两句:“竹西遇陆南芗,以《白蕉词》见示,声情妍婉,当与张蜕岩相上下。”意思是说,我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遇到了陆南华,他把他的《白蕉词》给我看了,我读了以后觉得它的声音感情非常美妙动人,完全可以和张孝祥比美,甚至超过他呢!“竹西”是苏州城名,这里泛指姑苏地区。陆南华是陆游的朋友,也是当时的著名词人。陆游在这首词中对陆南华的诗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白蕉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之一,陆游在这首词中对《白蕉词》作了高度评价:“声情妍婉,当与张蜕岩相上下。”张蜕岩即张孝祥,南宋词坛上的一位大名家,陆游对他的诗词推崇备至。陆南华的《白蕉词》,陆游读后十分赞赏,认为它的声音感情非常美妙动人,甚至可以和张孝祥相提并论,甚至超过张孝祥。陆南华是陆游朋友中的佼佼者。“不啻贻我青玉案也”,这是用典,青玉案,古代的一种食器,用白玉制成,这里借代陆南华给陆游的礼物。陆南华送陆游的礼物就是《白蕉词》了。

下面四句:“平湖渺矣。是烟波深处,地连谷水。”“平湖渺矣”,这是对景色的描绘。“是烟波深处”,这是说这片平湖位于烟雾弥漫的江面深处。“地连谷水”,“地连”是说这片平湖与谷水相连,“谷水”指的就是今天的太湖。“恨一棹、未访高门”,这是说陆游因为公务繁忙,没能去拜访这位名叫高门的人。“赖小令长笺,妙参词旨。”这是说幸亏陆南华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巧妙地表达了词的主旨。陆南华的这封信写得非常巧妙,既表达了他对陆游的敬慕之情,又表达了他对陆游的关心之意。陆南华的这封长信让陆游感动不已,他十分欣赏陆南华的才华。“何意相逢,却正在、红桥花底。”这是说没想到我们在这里相逢,正好是在红桥花下。红桥在杭州西湖上,这里是陆游的家乡。“喜开尊清话,剪灯题襟,客里风味。”这是说高兴地打开酒杯,清谈畅饮,一边剪着灯火一边题着衣襟,这就是我们漂泊在外的感觉。“还贻白蕉旧制。”这是说陆南华送给陆游一幅《白蕉词》的画卷。“笑搓酥摘粉”,“笑”是笑着的样子,这里指陆游看着这幅画卷的时候,笑得很开心。“总涉浓丽”。“浓丽”指画面上的色调浓而艳丽。陆南华的这幅画卷色彩鲜艳,画面艳丽,让人看了很喜欢。“谁得似、投劾归来,托渔弟樵兄,共写幽致。”这是说谁能像陆南华这样,辞官之后回到家乡,依靠渔夫和樵夫的帮忙一起创作出这么好的艺术作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谁能够像陆南华那样辞官回乡,依靠渔夫和樵夫的帮助一起创作出这么好的艺术作品呢?陆南华的这幅画卷色彩鲜艳,画面艳丽。陆游很欣赏他的作品。“只我征帆,待遥溯、潞河云霁。”这是说只有我这只征帆正在逆着风向前进,等待着潞河云开雾散的时候。“拟他时、夜窗听雨,和吟重记。”这是说等将来有一天,我在夜晚的窗户下听到雨点落下的声音的时候,我会再次吟诵这首词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