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
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
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
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
“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意思是:朔风吹散了残雪,天空刚刚放晴,远远地看见了春天的阳光映照在栏杆上。注释:朔风——即北风;定——停止;寒霜;雪初晴——天气转暖,冰雪融解。
第二联:“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意思是:河面结冰,三尺高的游鱼能从冰块下钻出,柳树枝头停着一行南飞的雁儿。注释:三尺——形容冰下的水流很浅;游鱼——水中的鱼,此处用来形容冰下的水;冰下——指冰层之下;三尺游鱼——冰下有水,游鱼可以自由出入;冰下见——指游鱼可以自由活动在冰层下的水中;一行归雁——大雁南迁,一行雁儿正向南飞行;柳梢——指杨柳的树梢;横——静止不动。
第三联:“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意思是:香炉和茶铫(yáo)随时可放置,戴着茸帽拄着竹子杖随意散步。注释:香炉——用来熏焚香料的器物;荼——古代一种烹煮茶叶的器具;铫——古时的一种煮茶的青铜器物;随宜置——随意放置香炉或茶铫;筇——竹名,俗称“竹竿”。
第四联:“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意思是:元宵节过了,上元佳节已经过去,但是还在听到晚上吹笙的声音。注释:上元——旧时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镫节——指灯节;笙——管乐器,多用竹管制成,声音悠扬;犹——仍然;过——经过、经过;吹笙——吹奏笙管乐器。
【赏析】
《早春》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游鱼、归雁、香炉、茶铫等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两句,写诗人早春时节所见之景。第一句写朔风吹散了残雪,天空刚刚放晴,第二句则描绘了一幅远看春天阳光照耀在栏杆上的图景,这两句将早春的寒冷气息一扫而空,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颔联“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两句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色。“三尺游鱼冰下见”一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冰下的水流很浅,游鱼可以自由活动在冰层下的水中。“一行归雁柳梢横”一句,则描绘了柳树枝头停着一行南飞的雁儿。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之美。
颈联“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两句,写诗人早春时节的生活情趣。诗人喜欢在早春时节品茗赏花,于是将香炉和茶铫随宜放置,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此外,他还喜欢戴茸帽拄着竹子杖随意散步,享受早春的宁静与美好。
尾联“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上元节过去了,但诗人依然沉浸在早春的美景之中无法自拔。他依然能够听到晚上吹笙的声音,这不禁让人感叹早春的美丽。
全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并通过对游鱼、归雁、香炉、茶铫等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