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称耆旧,如公复几人。
高名倾鲍谢,儒行媲荀陈。
濩落风云气,飘零海岱身。
扁舟曾把袂,款款话前尘。

【注释】

  1. 耆旧:年老有德望的前辈。
  2. 高名:高洁的名声。
  3. 鲍谢:鲍照和谢灵运,都是东晋时期有名的辞赋家。
  4. 儒行:儒家学者的行为规范。
  5. 海岱: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河南、山东一带。
  6. 款款:诚恳的样子。前尘:从前的事。
    【赏析】
    《寄答遂堂先生其一》是一首咏叹友情的诗。此篇为酬答之作,首章先点出“如公复几人”,意思是说当今还有几人能象您这样受人敬重呢?这是对朋友的称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慕之情。次章写友人的人品和风采,突出了他“高名”和“儒行”。三至五章写友人处境的艰难与自己的关切。末章写友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联。首联起二句,总写友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当代称耆旧,如公复几人?”诗人首先指出,在当代,人们普遍推崇的是像鲍照和谢灵运那样的老辈文豪,而像张遂堂这样的杰出人物,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比肩?“耆旧”指年老有德行的前辈,“如公”是比喻,指张遂堂,“复”同“又”,再,还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张遂堂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很高,他的影响很大,但又有谁能和他相比呢?诗人用反问句式,语气肯定,表现出诗人对张遂堂的崇敬之情。“倾鲍谢”是指张遂堂的文名和声名,可以与鲍照、谢灵运相媲美;“媲荀陈”是用荀卿、陈子昂相比,说明他的思想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两句既是对张遂堂的颂扬,也是对其才学的赞美。颔联两句,写张遂堂的人品和风范。“濩落风云气,飘零海岱身。”意为张遂堂虽然才华出众,却命运多舛,生活困顿,如同风中的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又如同大海之东的游子一样无依无靠。这里的“濩落”一词,用来形容张遂堂生活的艰难困苦;“海岱”则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这句的意思是说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遭遇了很多困难,生活并不如意。“儒行媲荀陈”,是对张遂堂道德品质的赞誉。“儒行”指的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也泛指儒家学者的行为规范。“荀陈”则是借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儒家学者的名字。这里用来表明张遂堂的道德品质堪比古代的圣贤,他的品行高尚,学问渊博,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尊敬的。
    继续描绘张遂堂的境遇和诗人对此事的关注。颈联“濩落风云气,飘零海岱身。”“濩落风云气”形容张遂堂身处乱世之中,受到排挤和打压,如同被风雨吹打得无处安放。而“飘零海岱身”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流离失所和孤独无依的状态,似乎随时都可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尾联“扁舟曾把袂,款款话前尘。”“扁舟”代指小船,象征着张遂堂当时的处境就像一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飘摇不定。“把袂”,原意是挥手告别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张遂堂的关心和不舍之情。“款款”表示恳切之意,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前尘”则是指过去的一切经历和回忆,这里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追忆。尾联的意思是说,在张遂堂最需要的时候,诗人曾经与他一起乘船远行,畅谈往事,共同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张遂堂的赞美和对其人生际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人还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