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戊午八月二十一夜忆西堂

画堂深,晚来烟霭冥冥。
一任带荔披萝,山鬼到空庭。
正把金鱼牢合,料悬乡老桂,不返秋馨。
便玉簪敲断,雕栏拍遍,可有人应。
秋千压雨,迷藏恨月,梦去难寻。
夜黑闲阶,惟剩个、冷萤穿破,几折疏棂。
曲房静掩,怎忍提、蕙帐兰灯。
恨最恨、似抟沙放手,十年旧事,诉与谁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春夜月·戊午八月二十一夜忆西堂》是清代钱斐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斐仲,清朝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 钱斐仲在诗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情为主,深受读者喜爱。
  • 他的诗歌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
  1. 作品原文
    画堂深,晚来烟霭冥冥。
    一任带荔披萝,山鬼到空庭。
    正把金鱼牢合,料悬乡老桂,不返秋馨。
    便玉簪敲断,雕栏拍遍,可有人应。
    秋千压雨,迷藏恨月,梦去难寻。
    夜黑闲阶,惟剩个、冷萤穿破,几折疏棂。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湘春夜月》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幽美的夜晚景象,通过精细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艺术空间。
  • 情感真挚:“正把金鱼牢合,料悬乡老桂,不返秋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归乡的无奈与悲凉。
  • 语言优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
  1. 创作背景
  • 《湘春夜月》的创作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情感有关,也可能受到了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影响。
  • 该诗可能是在特定的时间(如中秋之夜)创作的,也可能是在某种心境下的产物。
  1. 影响与评价
  • 《湘春夜月》作为钱斐仲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后世读者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1. 现代解读
  • 虽然《湘春夜月》创作于清朝,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未过时,仍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

《湘春夜月》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