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

月影碎中流。
推篷客思悠。
是谁家、人倚高楼。
笛里从来增别恨,况永夕、拥孤舟。
折柳起边愁。
梅花落素秋。
一声声、跌宕夷犹。
曲罢更阑星在水,听隐约、答渔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是清代诗人薛时雨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一位有才情的诗人,曾中进士,历任杭州知府等职。

  2. 诗词原文
    月影碎中流。推篷客思悠。是谁家、人倚高楼。笛里从来增别恨,况永夕、拥孤舟。折柳起边愁。梅花落素秋。一声声、跌宕夷犹。曲罢更阑星在水,听隐约、答渔讴。

  3. 诗词赏析

  • 《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致和内心的感受。诗中的“月影碎中流”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的景象,而“推篷客思悠”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 “是谁家、人倚高楼”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折柳起边愁”与“梅花落素秋”,前者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后者则传达了岁月流转的感伤。这些情感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 写作背景:薛时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在旅途之中或某个特定的情境之下,通过对绍兴夜景的描绘和对笛声的聆听,抒发了他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离别的情感。

  2.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艺术世界。例如,“月影”、“高楼”、“笛声”都是典型的意象,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情感深沉:薛时雨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的心灵深处所经历的变化。

薛时雨的这首《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薛时雨的创作风格和他的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