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园中花卉

花从内地强移栽,半畏寒多不肯开。
独有玫瑰成土著,异香清远袭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王园中花卉》是清代诗人萧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花卉移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土地与自然情感的眷恋,以及对于异地文化特色的欣赏和怀念。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萧雄,字铁山,号梅村,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学者。他在文坛上以诗文见长,尤其擅于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1. 诗词原文
    花从内地强移栽,半畏寒多不肯开。独有玫瑰成土著,异香清远袭人来。

  2. 诗意解析

  • 花从内地强移栽: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感,即原本生长在本地的花卉被强行移植到外地,这种改变往往伴随着不适应和难以生长的状况。
  • 半畏寒多不肯开:描述了花卉因为气候原因而不愿开放的现象,体现了作者对异地环境的适应性担忧。
  • 独有玫瑰成土著:尽管其他花卉可能因环境不适应而凋谢,但只有玫瑰在异地扎根生长,成为这里的特产,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 异香清远袭人来:最后一句赞美了玫瑰独特的香气能够远播,给异地的人们带来愉悦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独特魅力的赞赏。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花卉移植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家园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的关注。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充满了意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短短几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审美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回王园中花卉》以其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内涵,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象征:玫瑰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美丽,这首诗中的玫瑰成为了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回王园中花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传递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