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光团野色,山寺午钟稀。
饥鸟窥僧榻,狂花溅客衣。
屏萝欺绘笔,石溜送琴丝。
静意谁堪会,流莺时一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竹光团野色,山寺午钟稀。
饥鸟窥僧榻,狂花溅客衣。
屏萝欺绘笔,石溜送琴丝。
静意谁堪会,流莺时一啼。
《游石碧山》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诗人情感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游石碧山》:
作者简介:卢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
原文内容:《游石碧山》原文如下:
竹光团野色,山寺午钟稀。
饥鸟窥僧榻,狂花溅客衣。
屏萝欺绘笔,石溜送琴丝。
静意谁堪会,流莺时一啼。
诗作赏析: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自然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山水画面。首句“竹光团野色”勾勒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句“山寺午钟稀”则表现了寺院中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境界。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游客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如饥鸟窥视僧榻、狂花溅湿客人的衣服等细节,增加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第五六句以画笔和琴声为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后的两句则是对这种和谐状态的短暂感叹,流莺的鸣叫增添了一抹生动活泼的元素,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
《游石碧山》不仅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读者,还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