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舟

雪霁澄江放晚霞,轻帆一路系梅花。
情堪适处忘为客,意不如时悔别家。
夜冷羡人煨榾柮,月明何处听琵琶。
也知此后春风近,其奈愁多鬓已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归舟》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揭傒斯生活在元代,一个政治、文化都极为动荡的时期。元朝的统一和对汉族的统治政策,使得许多汉族文人感到不安和压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揭傒斯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 创作动机: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漂泊后,对家乡的深情回顾和对生命旅程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1. 诗歌内容
  • 开篇意境:首联“春回大地而诗人在风雨中独自归乡”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通过风雨这一自然元素,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易。风雨中的归人形象,既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舟行描写:颔联“大船顺流而下”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顺流而下的大船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旅途,同时也暗示了一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的人生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释然。
  • 景色描绘:颈联“两岸景色和人文习俗”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通过对两岸风景的细致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这里的人文习俗描写,也可能隐喻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思考。
  • 尾声感慨:尾联“水上波浪争着上下起伏,路途的艰难”则将诗人的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心理效果。自然界的道路艰难,使得诗人更加感慨世事的不易与人世间的复杂。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
  1. 主题思想
  • 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些境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 官场险恶:尾联中的“路途的艰难”、“更抒世事艰难、官场险恶”等表述,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忧虑。这不仅是他对个人遭遇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那个时代官场黑暗面的直接反映。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春回大地而诗人在风雨中独自归乡”通过对比春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突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象征手法:“大船顺流而下”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旅途。这种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岁暮归舟》作为元代诗人揭傒斯的作品,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物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与情感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