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登太白楼

翠螺岚气合,浩荡大江流。
此日宜城客,来登最上头。
青莲老居士,高咏托层楼。
今古不相接,长歌怀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石登太白楼作》是明代文学家李孙宸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采石登太白楼作》的作者是明代的李孙宸。李孙宸不仅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还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而广受赞誉。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其诗歌创作,更在其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传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到李孙宸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贡献。
  1. 诗歌原文
    牛渚山前采石矶,回波乱石相撑支。
    上开石壁烟霞岛,连峰相向势崄崎。
    我来欲访吾家老太白,天风飒飒吹我衣。
    白也天上长庚星,偶落人间留姓名。
    供奉金銮聊玩世,往往斗酒自沈冥。
    凭陵意气山岳折,浩荡胸怀河汉倾。
    一从挥手谢金阙,把酒山头问明月。
    千秋留此谪仙楼,馀韵流风未销歇。
    蛾眉亭碣没蓬蒿,两岸青山片月高。
    只见长江汩汩万里送寒涛,极目齐州瀛海渺忽如鸿毛。
    楼中之人去不复,楼外斜阳芳草绿。
    人生徒苦自结刺,弹丸不及流光速。
    奈何不饮,日为浮利浮名成龌龊。
    松簧似奏清平曲,长夜岂照金莲烛。
    不知何人与公沽酒共夜台,白杨萧萧野花开。
    空馀文章千古云汉共昭回,使我今日徘徊瞻眺彷公跨鹤乘云欲下来。
    公乎公乎,何不跨鹤乘云遂下来。

  2. 诗歌内容详解

  • 牛渚山前采石矶:描述了诗人所站立的位置——牛渚山前,以及周围环境的特征,包括岩石、水流等自然景观。这种描述不仅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为后续的诗意表达奠定了基础。
  • 回波乱石相撑支:通过“回波”和“乱石”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动态美以及岩石的稳固性,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力量。
  • 上开石壁烟霞岛:继续描绘了太白楼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自然景观,突出了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美丽风光。
  • 我来欲访吾家老太白:表达了诗人游览太白楼的初衷,即探访李白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并从中汲取灵感和教诲。
  • 天风飒飒吹我衣: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感受,感受到的自然气息和环境的壮阔。
  • 白也天上长庚星:借用北斗七星中的天狼星比喻李白,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敬仰和赞美。
  • 供奉金銮聊玩世,往往斗酒自沈冥:反映了李白超脱世俗、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酒的热爱,同时展示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
  • 凭陵意气山岳折:形容李白的文风气势磅礴、直击人心,如同山峰般坚定有力。
  • 浩荡胸怀河汉倾:表达了李白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的博大格局。
  • 一从挥手谢金阙,把酒山头问明月:描绘了李白告别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感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千秋留此谪仙楼,馀韵流风未销歇:强调李白留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和价值,他的诗才和精神遗产将永远传承下去。
  • 蛾眉亭碣没蓬蒿,两岸青山片月高:通过描写周围的自然景物,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感。
  • 人生徒苦自结刺,弹丸不及流光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 奈何不饮,日为浮利浮名成龌龊: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带来的束缚和痛苦,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 松簧似奏清平曲,长夜岂照金莲烛: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 不知何人与公沽酒共夜台:描绘了诗人与李白相聚的场景,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白杨萧萧野花开: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 空馀文章千古云汉共昭回:强调李白的文章和思想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 使我今日徘徊瞻眺彷公跨鹤乘云欲下来: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追随李白的精神追求的愿望。
  • 公乎公乎,何不跨鹤乘云遂下来:再次表达了对李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希望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孙宸的《采石登太白楼作》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对李白这位伟大文人的深情怀念和赞美。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魅力以及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