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颗圆珠本化工,每随泉水出无穷。
昔闻勾漏悬崖下,今见齐安绝涧中。
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
仙家风味从兹辨,试与居人话葛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万颗圆珠本化工,每随泉水出无穷。
昔闻勾漏悬崖下,今见齐安绝涧中。
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
仙家风味从兹辨,试与居人话葛洪。
《咏齐山葛仙米》是清朝诗人鲁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齐山葛仙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鲁瑸在诗中描绘了葛仙米如同万颗明珠般晶莹剔透,每一颗都随着泉水流淌而出,无尽无休。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葛仙米的珍贵和美丽,也暗示了其稀有和非凡的价值。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齐山葛仙米的独特之处。
诗中的“昔闻勾漏悬崖下”与“今见齐安绝涧中”两句,将读者的视线从古代转移到了现代,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地理的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人们对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诗中的“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表达了一种超越俗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志向。诗人在这里以王烈和乔同为比喻,意指那些追求高尚品质和理想生活的人,他们不羡慕世俗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向往自然的纯净和宁静。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修养和提升。
《咏齐山葛仙米》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