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和路金坡行迹原韵(丁巳至戊午)

旧痕重认弓弯细,心心早随相印。
绮陌归来,闲阶过处,踏碎花茵红衬。
留将一寸。
共软意柔情,莫教销尽。
悄步追踪,怪他偏引少年俊。
余香低嗅宛在,怅姗姗去也,还想风韵。
响屧廊边,寻芳径畔,浅浅深深泥润。
莓苔贴稳。
似落瓣秋莲,茁芽春笋。
底样偷量,更猜应瘦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和路金坡行迹原韵(丁巳至戊午)》是清代诗人潘榕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潘榕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朝中后期,这是一个诗学繁荣、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歌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 创作动机:《齐天乐》的创作应是基于某种情感或景象触发,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传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1. 主题内容
  • 自然景观描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如“旧痕重认弓弯细”、“绮陌归来,闲阶过处,踏碎花茵红衬”,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与深刻感悟。
  • 情感抒发:在这首诗中,潘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的情感共鸣,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潘榕的语言风格细腻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境营造:他的诗歌常常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层次和意蕴。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清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认为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

《齐天乐·和路金坡行迹原韵(丁巳至戊午)》不仅是潘榕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清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