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节母联

丹诏荷荣旌,节比松筠,更贻永叔令名,荻笔蚤承慈母训;
绛帏传女诫,室栽桃李,犹幸太冲有妹,榛修曾拜大家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张节母联”是一副表达对母亲深深哀思的对联,由清朝人方浚师创作,其内容深刻反映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对联通常以四字为一句,上下联意思相对应,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下面将深入解读该对联的内涵:

  1. 对联的意境与情感:“卅年恭俭,邻里钦崇,记当矛马纵横,煮粥活鸿嗷,到处烽烟惊战鼓;八座起居,门闾光大,成就杜羊节概,生天来鹤吊,满城风雨送铭旌。”这副对联通过描述张树声母李太夫人的生活和贡献,展现了其一生的恭俭、邻里的钦崇以及其生前的辉煌事迹。其中“煮粥活鸿嗷”、“杜羊节概”等词语,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也表达了人们对其无私奉献和高尚品德的敬仰。

  2. 文学形式与技巧: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更是书法艺术的展现。在欣赏这副对联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还能体会到书写者的匠心独运和文字游戏。例如,“煮粥活鸿嗷”中“活”字的双关使用(既指活命也指活络),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3. 文化内涵与影响:通过对联的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即子女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亲人的关怀和尊重。

  4. 艺术鉴赏与教育意义:这副对联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深刻的内涵也适合用于教育和启迪后人。通过学习对联,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挽张节母联”作为一副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普通母亲的颂扬,更是一种对家庭责任、社会和谐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