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铃 追步爱伯师韵

玉箫凄咽,坐幽窗畔暗数遥夕。
星星影事犹记,伤心祇有,雪衣能说。
纵得双栖似燕,奈眉翠长结。
况旧梦、浑是春灯浅浅,银釭片时竭。
一般镜里花难折。
剩粉笺、脆语伤离别。
春时底处相见,修竹外、小桃如雪。
碎佩铢衣,梦里分明,未忍轻绝。
待觅取、青鸟衔书,寄与瑶台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淋铃·追步爱伯师韵》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清代诗人樊增祥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原文内容及其意义:

  1. 创作背景
  • 作者樊增祥: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生于湖北恩施。他是一位著名的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擅长诗、骈文、词,尤以诗词见长。
  • 作品出处:该词最初发表于光绪年间,是樊增祥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樊增祥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
  1. 文本内容
  • 诗句解读:《雨淋铃·追步爱伯师韵》原文如下:“玉箫凄咽,坐幽窗畔暗数遥夕。星星影事犹记,伤心祇有,雪衣能说。”这些句子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位女子在幽深的窗户旁,静静地数着遥远的星辰,心中充满了悲伤。
  • 意象运用:樊增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玉箫”和“幽窗”等意象,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感氛围,使整首词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
  1. 艺术特点与价值
  • 艺术风格:樊增祥的词作多用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雨淋铃》也不例外。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晚清诗词中的佳作。
  • 历史地位:樊增祥作为近代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作在当时就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广泛赞誉。《雨淋铃》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典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雨淋铃·追步爱伯师韵》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樊增祥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词作为樊增祥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