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河湟水漫流,绿杨枝外有高楼。
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
通德门依天北极,护羌人在海西头。
一家兄弟三年别,偏倚长风忆少游。
初夏登楼有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登楼有怀》是清代诗人德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描绘夏日登楼的场景和作者内心的情感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雪尽河湟水漫流,绿杨枝外有高楼”这两句,通过描绘雪后的河流、绿柳以及远处的高楼,营造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更表达了他对这种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反映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在这里,登楼的目的本是为了消解漫长的白昼,然而面对远方的云山,反而引发了更深的乡愁和旅行之苦。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反映出他在外游子的身份所带来的孤独与无助。
“通德门依天北极,护羌人在海西头”,这句诗通过提及具体的地理位置,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遥远的异乡,诗人时常会想起故乡的方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种表达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也让人们对家国情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初夏登楼有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现诗人情感的诗歌,还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作品。它让人们看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激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