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河湟水漫流,绿杨枝外有高楼。
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
通德门依天北极,护羌人在海西头。
一家兄弟三年别,偏倚长风忆少游。
雪尽河湟水漫流,绿杨枝外有高楼。
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
通德门依天北极,护羌人在海西头。
一家兄弟三年别,偏倚长风忆少游。
注释:
- 雪尽河湟水漫流:指冬天雪化后河流水位上涨的景象。
- 绿杨枝外有高楼: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杨柳青青,高楼耸立于绿意盎然的背景之中。
- 欲为登眺消长昼:想要通过登高远眺来消磨漫长的白天。
- 通德门依天北极:指某地(通德门)正对着北极星。
- 护羌人在海西头:形容某人(护羌人)位于海边的某个地方。
- 一家兄弟三年别:描述了与家人分别三年的情感。
- 偏倚长风忆少游:表达了在旅途中倚靠在长风中怀念过去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德龄在初夏登上高楼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的感受,抒发了离别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首句“雪尽河湟水漫流”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冬日雪后河流涨满的情景,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接着,“绿杨枝外有高楼”则通过高楼的轮廓勾勒出春天的生机盎然,高楼在绿柳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诗人表达了想要登高远眺以消磨漫长白天的愿望,却又因眼前的云山景色而触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通德门依天北极,护羌人在海西头”以及“一家兄弟三年别,偏倚长风忆少游”,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体的空间和时间背景中。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还透露出对于远方亲友的挂念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初夏时节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让人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