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东风送雁时,凤楼弦月挂罘罳。
直庐人静闻长唳,白发红镫坐咏诗。
春夜禁中闻雁
又到东风送雁时,凤楼弦月挂罘罳。
直庐人静闻长唳,白发红镫坐咏诗。
注释:
春天的夜晚,在皇宫里听到了大雁南飞的声音。这是到了每年春天,大雁南飞的时候了。凤楼上挂着的弓弦上挂着月亮,好像挂在罘罳(古代的一种装饰物)。
在直庐(值班室),人们安静地听到雁鸣声的长叫声,而白发的老人和红灯下的人则坐着吟诗。 赏析:
这首诗是李益的《春夜闻笛》。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春,当时李益任检校祠部员外郎、郑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夜禁中听到大雁哀鸣的情景。首句“又到东风送雁时”,以“东风”二字起兴,既点明季节,又暗示了时间,表明此时正是春夜。“送雁时”,即春天时节,因为大雁是从北边飞来的,所以叫“送雁”。第二句紧承首句,描绘出一幅画面:风摆云舒,春光融融,凤凰楼下悬着的明月像挂在罘罳(一种古代宫门上的障蔽物)上一样。三、四两句则是写景抒情,从静中听来,大雁鸣声宛转悠扬。而那白发老人,红灯之下,正对着明月,吟诗作画。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人通过大雁的鸣声,表现自己内心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宫廷中的宁静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