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愁雨雪,丈室爱烟霞。
春水几时至,寒梅何处花。
中原犹带甲,汉使自浮槎。
岁序伤催促,山深景易斜。

诗句释义

  • 游千佛寺悬空洞:描述了诗人游览千佛寺并登上悬空的建筑。
  • 边城愁雨雪:表达了诗人对边城的天气和环境的忧虑,可能是因为战争或不稳定的边境环境。
  • 丈室爱烟霞:丈室指的是大屋或宽敞的空间,这里可能指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或者修行的地方;“烟霞”通常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可能指自然景观的美丽。
  • 春水几时至:询问春天来临的时间,可能是期待春天的到来或是在表达春天到来前的孤寂感。
  • 寒梅何处花:问到寒梅什么时候开放,可能是在寻找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季节。
  • 中原犹带甲:提到中原地区仍然有战事,可能是在回顾或担忧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影响。
  • 汉使自浮槎:汉使者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使者,自浮槎则可能是形容其行动自由不受拘束。
  • 岁序伤催促:岁序通常指的是一年的时间,而“催”表示时间的快速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 山深景易斜:描述山中的景色因山势的陡峭或视野的原因而显得更加倾斜或弯曲,可能是在形容一种视觉上的感受。

译文

游走千佛寺之悬空楼阁,
边城笼罩着忧愁和雨雪交加的日子,
丈室(大屋子)喜欢那朦胧飘渺如烟雾般的云霞。
春天的水流何时才能到来?
寒梅在哪一片土地上绽放?
中原地带仍然被战火所困扰,
汉使(使者)像仙人一样自在地漂浮于槎船之上。
岁月匆匆令人哀叹不已,
山景深深使人感觉景物变得倾斜和弯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游千佛寺悬空洞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边城和中原地区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边城的忧愁与中原的战斗状态,反映了战争对人的影响,以及和平的向往。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富含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