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愁雨雪,丈室爱烟霞。
春水几时至,寒梅何处花。
中原犹带甲,汉使自浮槎。
岁序伤催促,山深景易斜。
游千佛寺悬空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千佛寺悬空洞》是清代诗人邓琛创作的一首古诗。
邓琛,字献之,黄冈人,是清代的一位举人,曾任蒲县知县和刑部郎中。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千佛寺悬空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边城时的愁绪与景色。首联“边城愁雨雪,丈室爱烟霞”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城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愁雨雪”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边地气候的不适或对家乡的思念,而“丈室爱烟霞”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颔联“春水几时至,寒梅何处花”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景变迁的感慨。春天的来临与冬季花朵的凋零,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短暂。颈联“中原犹带甲,汉使自浮槎”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两句通过提及古代战争和传说中的汉使来表达一种历史沧桑感。尾联“岁序伤催促,山深景易斜”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渐逝的无奈和对自然景色易变、岁月无情的感叹。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邓琛的《游千佛寺悬空洞》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一位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语言,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