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禁中闻雁

又到东风送雁时,凤楼弦月挂罘罳。
直庐人静闻长唳,白发红镫坐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夜禁中闻雁’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区大相,明代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春夜禁中闻雁》一诗中。此诗描绘了春天夜晚在宫中听到大雁南飞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

诗歌开篇便描绘了汀洲春水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铺垫了基调。接着,“旅雁动乡情”一句点明了主题,即因远离家乡而感到的乡愁。这种情感在后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复此联翩起,犹含关塞声”则通过描写大雁连续不断地起飞,仿佛带有远方关塞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界的观察,又有对人情世态的感悟。“云低时乱叫,雾阻或单鸣”两句,通过云层的低垂和大雁的鸣叫,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夜晚的自然景象;而“独坐悬灯夕,因风寄远征”则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仰望星空、寄托思乡之情的复杂心境。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如“数声闻雁信,几处历江乡”等句,既展现了大雁迁徙的壮观场景,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喻,如大雁的南飞象征着远离故土,明月的清辉则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春夜禁中闻雁’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感怀,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作为明代文人,区大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境的一种记录和反思。

‘春夜禁中闻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