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省亲图》,为朱石翘都转作

游子在官母在室,思归恨无缩地术。
忽有简书天假缘,将母翻因王事亟。
湘江仗剑入袁江,急难遄经父母邦。
人疑衣锦君免胄,望见家门意已降。
登堂拜母母卧闱,母戒儿行志勿夺。
母身虽病心自安,儿肉可剜痛难割。
户外貔貅画角催,但期早晚凯音回。
章江旗鼓从天下,一月捷报慈颜开。
班师回首烽烟净,舸舰风恬笳鼓竞。
还家果能慰母心,将军应是霍去病。
甫脱战袍服彩衣,游子岂不日怀归。
绘图志幸还志痛,寸心难报三春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戎马省亲图》是清朝诗人刘绎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刘绎,字詹岩(或云瞻岩),出生于江西永丰,为清代著名诗人。他曾在道光十五年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并曾出任山东学政。
  1. 诗歌原文
  • 诗中描述了游子在外任职而思念母亲的深切之情。“游子在官母在室,思归恨无缩地术”表达了游子因公务繁忙难以回家,而内心深感愧疚和渴望的情感。
  • “忽有简书天假缘,将母翻因王事亟”描绘了因公务紧急,书信突然而至,使得母亲得以与儿子团聚的情形。
  • “湘江仗剑入袁江,急难遄经父母邦”,反映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游子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战场的情况。
  • “户外貔貅画角催,但期早晚凯音回”,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对胜利的期盼。
  1.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全诗洋溢着浓厚的亲情和对家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 意象生动: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湘江、袁江、貔貅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场景和氛围。
  • 节奏明快:诗中多次使用重复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1. 文学价值
  • 主题深刻:通过游子与母亲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和孝道的重视。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突出了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
  • 语言风格:采用了古典诗词的语言和韵律,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1. 文化意义
  • 孝道观念:这首诗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
  • 战争与和平:诗中提到的战争背景,让人们思考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代价。
  • 家国情怀:诗人通过对家国的抒发,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戎马省亲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