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已临境,消息仍寂然。
兵法固难测,何以动经年。
山陬虽蕞尔,四境相毗连。
羊亡多歧路,鹿走险在前。
取鱼不截流,漏网恐潜渊。
千虑愚何得,自恨井中天。
岁暮吟四章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吟四章 其三》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岁月更迭带来的变化,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诗中的“传说纷纷十三省,陈荒迭上九阍辞”展现了一幅乱世纷扰的画面。在这里,“传说纷纷”可能意味着各种传言或谣言,而“陈荒”则描绘了一个混乱不堪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描述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还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深刻思考。
诗中“德秀已亡空社法,华佗无术傲神医”则透露出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无奈和担忧。这里的“德秀”和“华佗”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名臣和名医,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于当权者失去治理能力、无法挽救社会危机的无奈。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敏感度,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深刻忧虑。
诗中的“捐廉减俸嗟何补,息挽停辎久告疲”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感慨。这里,“捐廉”可能指的是减少俸禄,以减轻个人的负担;而“停辎”则意味着停止军事行动或努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自己努力却难以改变现实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岁暮吟四章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邃哲理和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反思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