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饭牛图

无声喘月。
村景连天阔。
树底牧童衣短褐。
长笛横吹乍歇。
西畴南亩犁过。
饱瞑两岸晴莎。
白石年年不烂,休愁扣角来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饭牛图》是清代诗人刘琬怀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探讨:

  1. 作者介绍: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情怀。
  2. 作品原文:无声喘月。村景连天阔。树底牧童衣短褐。长笛横吹乍歇。西畴南亩犁过。饱瞑两岸晴莎。白石年年不烂,休愁扣角来歌。
  3. 艺术特色: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诗中的“无声喘月”与“树底牧童”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而“西畴南亩犁过”则展现了劳作后的宁静。诗人通过对牧童和犁耕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人民辛勤劳动的认可和赞美。同时,诗中的“白石年年不烂,休愁扣角来歌”也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4. 赏析解析:刘琬怀在诗中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的关系来表达情感。例如,“树底牧童衣短褐”不仅描绘了牧童的形象,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无声喘月”则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夜晚的牛群呼吸的声音。此外,“西畴南亩犁过”展示了农耕生活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美好乡村生活,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清平乐·饭牛图》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