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拈白石韵

任堤柳、飘残轻絮。
黯黯销魂,夕阴庭户。
蝶惨莺凄,者番春竟去何许。
绿波南浦,空目断、离亭树。
把酒饯春,但怪得,年年如此。
薄暮。
看云山叠处,砌就乱愁无数。
斜阳几度,算拌把、青春轻付。
纵转瞬、春信重来,怎不管、落花无主。
算百幅鸾笺,难写幽情千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亭怨慢·拈白石韵》是清末民国初刘炳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刘炳照,字伯荫,又字光珊,号蘋塘,又号语石,晚号复丁老人。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他是一位诸生,一生漂泊无定,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文、画都有涉猎,尤其擅长填词,与郑文焯、夏孙桐、张上徘、费念慈等结鸥隐词社,又与俞樾、谭献等往还唱酬。他是谭献之后江浙词坛尊宿。
  1. 作品原文:《长亭怨慢·拈白石韵》
    任堤柳、飘残轻絮。黯黯销魂,夕阴庭户。蝶惨莺凄,者番春竟去何许。绿波南浦,空目断、离亭树。把酒饯春,但怪得,年年如此。薄暮。看云山叠处,砌就乱愁无数。斜阳几度,算拌把、青春轻付。纵转瞬、春信重来,怎不管、落花无主。算百幅鸾笺,难写幽情千缕。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 情感深沉:词中的“蝶惨莺凄”和“春竟去何许”等句子,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语言优美:刘炳照的语言风格细腻而富有韵味,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美,并通过这些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薄暮”三句通过对夕阳西下的景象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长亭怨慢·拈白石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