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念祖联

王乔作吏本仙班,讴思所系,历久不渝,泪满吴中遗爱碑;
陶令去官痛时局,死丧之余,无几相见,目愁江上故人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念祖联》是一首清朝时期的作品,由刘树屏所作。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王念祖的哀悼之情。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刘树屏(1806-1876),字仲文,号石田,清代著名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2. 诗歌原文
    王乔作吏本仙班,讴思所系,历久不渝,泪满吴中遗爱碑;陶令去官痛时局,死丧之余,无几相见,目愁江上故人书。

  3. 诗歌解析

  • 第一联:”王乔作吏本仙班”指的是王念祖在官场上的清廉与高洁,他始终坚守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被比作仙班中的一员,意喻他的品行如仙人般高尚纯洁。
  • 第二联:”讴思所系,历久不渝”则进一步强调了王念祖的崇高形象和深厚影响,他的品德和政绩得到了后人无尽的赞美和怀念。
  • 第三联:”泪满吴中遗爱碑”描绘了当地人民对王念祖的深深怀念和感激涕零的情感表达,遗爱碑作为对王先生贡献的象征,见证了他的功绩和人民的情感。
  • 第四联:”陶令去官痛时局”则引用了古代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表明王念祖虽然因政治形势离开职位,但人们仍怀念他的贡献和品质。
  • 第五联:”死丧之余,无几相见”表达了王念祖去世之后,人们难以再见到他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王念祖的哀思和对其人品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挽王念祖联》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王念祖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意和无限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王念祖一生的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体现了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反映时代风貌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