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大伊山

满载秋光好,停桡峻岭旁。
寒蝉声断续,古刹色凄凉。
野岸明红蓼,人家隐绿杨。
隔林闻短笛,山径下牛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舟大伊山》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在这首诗中,刘德仪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山野之中。下面将对这首《泊舟大伊山》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满载秋光好,停桡峻岭旁。
    寒蝉声断续,古刹色凄凉。
    野岸明红蓼,人家隐绿杨。
    隔林闻短笛,山径下牛羊。

  2. 诗歌背景:《泊舟大伊山》创作于光绪初年,是诗人刘德仪在一次游览大伊山时所作。诗中的“大伊山”位于安徽省五河县境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

  3. 艺术手法:刘德仪采用了平实而精炼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诗中不仅描述了大伊山的自然美景,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象征和暗示,如“古刹色凄凉”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

  4. 诗歌鉴赏:《泊舟大伊山》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摹,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

  5.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古典诗词,《泊舟大伊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述,更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

《泊舟大伊山》是一首充满韵味和哲思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刘德仪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并品味这首诗,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