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房山道中

长途愁酷暑,何处觅清凉。
树密藏山寺,云深护石房。
呼童空谷应,濯手野泉香。
不觉停车晚,钟声已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州房山道中》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暑热、寻觅清凉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德仪:字雨亭,安徽五河人,光绪初年官南河同知。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任多个官职,为地方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刘德仪在诗坛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
  1. 诗歌原文
  • 长途愁酷暑,何处觅清凉: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对清凉之地的向往。
  • 树密藏山寺,云深护石房:形象地描绘了山区寺庙和石房的幽静与神秘。
  • 呼童空谷应,濯手野泉香:展现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 不觉停车晚,钟声已夕阳:传达出旅途的结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海州房山道中》采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炎热又宁静的旅途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情感内涵: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热爱。诗中所体现的“何处觅清凉”不仅是对炎热天气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哲学思考。

《海州房山道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一种对故乡深情的缅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德仪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

相关推荐